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第27课“理解和解释,将散落的珍珠串联成线”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理解,这个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被反复提到过的词。这堂课一开始,周老师就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将当前的心理现象与既往生活经验建立内部联系的心理过程。于此,心中对于理解的领略好像才更具象化——因为咨询中的理解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宣之于口的理解是不同的。

 

       首先说内部联系:咨询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理解,需要达到可以形成内部联系的深度——即我们需要将来访者的现在早年联成一条细腻的线,从其心理现实的历程化角度上去理解Ta,这样才可以达到咨询工作中的理解深度。

 

就像周老师在一开始的课程学习中,就强调我们的咨询要在现实关系、早年关系、咨访关系之间穿行,想来,这样的方式,也是帮助咨询师从一整条历程化的线上去理解来访者,积累达成理解素材的重要工作方式。

 

       其次说到心理现象和既往生活经验:而这里强调当前的心理现象既往生活经验,也是因为,这两者是帮助我们串联成线,理解来访者的最好资源。周老师谈到,咨询师用理论去理解来访者,会离来访者很远;而使用心理现象和既往经验,才可以贴近来访者,达成真正理解。是的,理论是规律的总和,也是工具,但仅仅那样,是粗糙且鲁莽的。

 

我们得相信每个来访者都有属于Ta独一无二的心理现实,这也是为什么精神分析的会谈要求细腻的原因——那些细腻的部分,正是独一无二的内容。而理论的过度使用,往往来自于咨询师的防御或自恋需要。

 

解析完这里理解的含义,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理解也分理性理解和同感理解。在咨询中,比较有效、有深度且应发生更多的是情感的理解,而不是建立在心理活动之逻辑规则上的思维活动、意识层面的理解。

 

理解是一种心理过程,而解释则是咨询师将对来访者的理解进行言语化反馈的过程。澄清、面质、解释,都到了咨询的中后期。所以我们能看到,理解是逐步地发生的,在咨询早期阶段,也许就理解了一点,随着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既往生活经验得知的越多,与来访者联系的紧密,理解积累的越来越多,那个串联成线的内部联系,似乎逐渐血肉丰满、厚重起来,不再是空荡荡的、干瘪的支架。那时,理解一定是很深地发生了。

 

所以,这里的理解,其实更像是一个求证的过程。我们可能一开始有隐隐的猜测,不确定,也不落地、不丰富。但是随着咨询的深入,理解不断被验证,而我们陪伴来访者在那条线形成的隧道里,也走得更远更深入。那么,到了足够深的地方,来访者的体验也愈积愈厚,解释就可以发生了。

 

解释就像是证据确凿、直接的呈现,也是最后一步——在大量的澄清与面质之后发生。解释一般有这样三个层次:一,是解释来访者的付诸行动和原始防御如何被用来避免觉知到内在体验;二,是解释当下被激活的客体关系;三,是解释当下激活的客体关系用来防御对抗怎样的客体关系。

 

听上去有些拗口,举例:针对第一点,来访者连续两三次的迟到或缺席,其实是在付诸行动,也许是在表达对咨询师的失望不满,如果体会后得到验证,咨询师可以这样表达理解:这样离开的行动是为了避免体验到对我的失望

 

针对第二个激活的客体关系,来访者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激活了来访者与妈妈的客体关系,好像咨询师也像不关心他的冷漠妈妈一样,咨询师可以这样理解并解释:好像我就成为了你很冷漠的妈妈,拒绝关心你……;而针对第三个,咨询师也可以接着表达理解:虽然你感到对我很失望,但你会避免让我知道,就像你曾对妈妈很失望,你也很害怕让她知道。

 

这样一来,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理解和解释,其实是在帮助来访者把自己的早年经验和现在的心理现象及体验、行为及关系模式等联系起来,像是将来访者的生命和内心都历程化一样:让Ta可以理解,那些内容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又为什么是这样——得到原来我是这样的深刻地觉知。

 

很喜欢听周老师讲一些比喻,在这里她做了个比喻:那个过程就像是,来访者似很多散落的珍珠,Ta会在咨询中呈现给你看,咨询师就帮助Ta把这些珍珠标记位置,捡拾起来,放在盘子中,串联在一起,呈现给Ta看。最后我们可以知道,那是一条项链、手串或是其他更丰富的样子。

 

而解释,就像是穿起那些珠子的一条线,我们运用对这些珍珠产生的感受和深度理解,可以知道,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之后串联起来,就以整体的美丽面貌呈现。这听起来实在是满富诗性的过程。

 

这一次的咨询也很有意思,来访者一开始就呈现出了退行的状态,有同学观察到,在咨询开始前,觉得来访者的举止很像小小的姑娘,需要更有力量的支持。而事实上Ta选择的咨询师也确实气质上显得更有力量。这证明移情早在咨询前就已发生。来访者在咨询中叙述了他现实生活中的困境,面对两份完全不同的工作行业的抉择,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间。但Ta也表现出了比较好的耐受性,没有着急要答案,要建议,而是慢慢地陈述着自己面临这个困境时的内心体验。

 

咨询中出现了很多强大与弱小的对比,在气质上,似乎咨询师更强大,处于困境又退行的来访者有些弱小;在工作抉择上,做了十年但有些厌倦的旧工作很强大,而现在刚开始稍显稚嫩但兴趣盎然的新工作很弱小。这些感觉好像在咨询中呈现的比较明显。咨询师在咨询中,似乎调动了许多资源试图帮助Ta,那可能与咨询师从前的受训及工作经验有关系,相信对来访者,也许从移情角度上迎合了一些对力量感的心理需要。

 

但会产生的影响是,咨询师在后面的阶段开始节奏变快,像在推动来访者往前走一样。在课程中,周老师强调:理解应该是在原地的,而非推动的。包括提问及回应的时机和方式,周老师在咨询讨论后也给予回馈:精神分析更像是一种细腻但放大式的工作,而非像是对于河流的截流、缩小航道的方式。

 

比如,在咨询中不合时宜的打断就是截流;在来访者沉默时,也许是在体验着,如果咨询师阻断也是截流。给来访者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去表达、体验、沉淀,其实就是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我们想要呈现给来访者的内部联系的那条线——可以更好地丰富血肉、描绘骨骼,最后形成一个生动、落地、真实的形体,帮助我们走进更深的地方。

 

这一次咨询很有意思的,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配对,感觉在来访者选择咨询师时,潜意识的力量也在暗涌,并起着决定性的力量,很是神奇。

 

咨询师需要更贴近来访者,也许就像是我们更能看见来访者内心世界的那些珍珠——从哪里来、落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散落和遗失。而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把那些遗珠拾回来,可以看见它们的美丽,通过对那些美丽理解,运用解释将珍珠串起来,呈现给来访者看。这样,可能才是精分取向的咨询中,应该达到的理解——更深邃、更扎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